用 cygwin 的 rsync 遇到中文檔名時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August 21, 2006 我在一些 Windows 2003 server 上使用 cwrsync 來作檔案備份的工作。自從某個版本的 cygwin.dll 之後,rsync 處理中文檔名就會出現 file has vanished 的錯誤。用這個來作關鍵字搜尋,找到這個網頁:UTF-8 Cygwin 有 patch 過的 cygwin.dll 供人下載,替換掉原本的檔案後就可以處理中文檔名了。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Comments
rpmbuild September 09, 2006 我認為在有套件管理系統的 Linux 上面安裝軟體,應該儘量使用其套件管理系統安裝軟體,少用 tar.gz 直接 make install。因此為了在我的 FC5 上安裝 PCMan X,下載 tar.gz 後不直接用傳統的 ./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 來安裝,而是先 ./configure 來產生 spec 檔,然後將 tar.gz 移到 /usr/src/redhat/SOURCE 裡面去,再以 rpmbuild -bb pcmanx.spec 來製作 rpm,如此就能用 rpm 來安裝管理 PCMan X。 Read more
Xen: an open source virtual machine system July 25, 2006 因為要幫學弟妹上 Fortran 的教學,需要一台機器讓他們登入、編譯,又不想在研究室已上線的機器中加入這些暫時的帳號。而且在這個 virtual machine 技術開始成熟的時代,另外弄一台破電腦來用已經是古代人在作的事了。因為以上的考量,所以興起想玩玩 Xen 的念頭。 Xen 的虛擬技術和 Vmware、Virtual PC 這些不太一樣。它們是模擬出一台 PC,連 BIOS 都有,Xen 則不是用軟體模擬 PC 的硬體,而是在目前的 kernel 之上再加入一個 hypervisor,由其控制硬體給所有的 virtual machine,所以要用包含 hypervisor 的 kernel 來開機才能執行 virtual machine。 在 FC5 首先要安裝含 hypervisor 的 kernel,再用這個 kernel 開機,就能開始建立 virtual machine 了,驚人的簡單。簡單作些設定後,就能開始安裝作業系統。之前找 Xen 的資料時,一直看到只能運行「修改過的作業系統」,讓我有點怕。安裝作業系統目前只支援 nfs、ftp、http,我直接指定 ftp://linux.nctu.edu.tw/dists/fedora/core/5/x86_64/os ,很順地就進入安裝畫面了。因為是用 terminal 連接 virtual machine,所以沒辦法出現 X-window 安裝畫面,這時可選擇要用文字介面安裝還是 vnc。我沒試過 vnc 安裝介面,所以就試試,結果也很讓人驚喜,無比的順暢和方便。Virtual machine 的網路預設是 bridged 模式,所以在學校有固定 ip 可以使用的話,直接設個 ip 給 virtual machine 就好,和一般安裝在電腦上一樣。 安裝完用 xm 這個指令來控制開關機,試著登入使用後的結果,不知道是 host machine 有兩個 CPU,記憶體也很多的關係,還是本來 Xen 的效能就很好,使用的感覺很棒。下次作個量化的測試,看看 Xen 的效能到底是如何。我沒去找如何使用 virtual machine 的 X-window ,如果也行的話應該會更棒,不過現在這樣我就很滿足了,因為主要的目地就是憑空生出一台「假的」伺服器。 參考網頁: FedoraXenQuickstartFC... Read more
Samba-3 新的使用者帳號儲存方式 September 27, 2005 The Official Samba-3 HOWTO and Reference Guide: 10. Account Information Databases Samba-3 總共有三種使用者帳號儲存方式:smbpasswd、tdbsam 和 ldapsam。其中 smbpasswd 是之前舊的方法,也是我所使用的,是以文字檔來儲存編碼後的帳號資料,像 /etc/passwd 一樣。但這個方法有三個缺點: 因為是文字檔,所以搜尋帳號資料的時候必須要循序來找,在使用者數目一多的時候就會顯得很慢。 管理者要複製這些帳號資料到另外好幾台機器的時候,必需要手動去搬移那個檔案。 原本 smbpasswd 設計的資料儲存欄位有限,無法再增加新的資訊。 這三個理由都無法說服我轉換到 tdbsam 去。首先第一個理由,我這邊頂多不到十個人會用到這個服務,所以就算是文字檔也慢不到哪裡去。第二個,要克服這個麻煩,就要用到 ldapsam,但這個需要有 ldap 服務,因為麻煩和沒有必要性,所以我不會去架一個 ldap 服務。單純用 tdbsam 的話,還是要手動去複製那個資料庫檔案到別的機器上。第三個理由,我只需要很基本的功能,沒有必要用到新的欄位。既然三個理由都不成立,為何我要轉到 tdbsam?唯一的理由就是 smbpasswd 是 being obsoleted,所以還是早早轉換,先熟悉新的東西。 轉換的方法文件中有寫,大概就是用 pdbedit -i smbpasswd -e tdbsam 把 smbpasswd 這個檔轉成 tdb 資料庫檔,然後在 smb.conf 中註明 passdb backend = tdbsam:/etc/samba/passdb.tdb 就好。要注意的是,passdb backend 原本沒有寫在 smb.conf 中,要自己加上去,這是很奇怪的一個地方,很少看到設定檔會沒寫出重要的設定,通常都會寫出來並加注解。 Read more
Comments